YANG MIAN 杨 冕
  • CV 简介
    • 中文简历
  • solo exhibition 个人展览
    • 2020 /Yang Mian Solo/2.6 Million Dots and Western Art history 杨冕个展《二百六十万个点和西方艺术史》
    • 2020 /Yang Mian CMYK 杨冕-“C。M。Y。K”
    • 2016 /CMYK:Paintings by Yang Mian 杨冕的绘画
    • 2016 /Yang Mian 2016 杨冕 2016
    • 2012/ CMYK-Yang Mian Painting 杨 冕 的 绘 画
    • 2008 /Posing YangMian 2007-2008 姿态 2007-2008 >
      • works in exhibition place/展览现场
      • Special Project / 特别项目
    • 2008 / Classical 那些经典
    • 2008 / From Classic to Standard 从标准到经典
    • 2007 / Classical 那些经典
    • 2006/ 2005 Yangmian`s standard. 2005年杨冕眼中的标准
    • 2004 Beauty Standard / 美丽标准
    • 2004 2003 Yang Mian's Standard / 2003年杨冕眼中的标准
    • 2003 Made in Beijing-House Standard / 北京制造-建筑标准
    • 2002 Made in Chengdu/成都制造
    • 2001 I deal Building Standards/理想的建筑“标准”
    • 1999 The Beauty Standard / 美好标准
    • 1998 Yang mian`s solo exhibition / 杨冕个展
  • exhibition 展览
    • Museum exhibition / 美术馆展览
    • Other exhibition / 其他展览
    • Art fair 艺术博览会
  • works 作 品
    • 2010-2019 CMYK Chronology of works 作品年表 >
      • Nine Dragons 九龙图
      • 一千八百万个点Chinese temple view murals in 18 million points -Yang Mian`s works 中的中国寺观壁画 杨冕 作 品
      • M.A.M 金钱/艺术/博物馆
      • Yang Mian’s 2,624,757 CMYK points and Western art history 杨 冕 的2,624,757个CMYK点和 西方艺术史
      • Ma Yuan Ten Thousand Riplets on the Yangzi 马远 水图
      • CMYK-Yuan Zhao Mengfu Autumn Colors on the Que and Hua Mountains(元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局部),Acryli on canvas,320x1400cm,2010,Yang mian Party
    • 2006-2008 Welcome -China cultural revolution Chronology of works 来中国-文化的革命 作品年表
    • 1997-2005 standard 标准系列 >
      • Beauty Standard 美丽“标准”
      • House Standard 建筑“标准”
  • texts 文章
    • English >
      • 2011 Britta Erickson / Yang Mian Exposes an Essential Truth for Our Era
      • 2011 Lu Mingjun/ CMYK: Experiments in Metapictures and Visual Archeology
      • 2007 Pili / From Classic to Standard
      • 2006 Lixu / Secret of Standard  Li Xu
      • 2006 /“the standard” of Chinese esthetics with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Yangmian’s interview
      • 2004 Sunzhe / If you can understand what Mona Lisa is smiling about, then I will know what you are thinking.
      • 2004 Huang Liaoyuan/Give Me A Reason Firstly
      • 2003 Cities and Manufactured “Standards”: Yang Mian’s Work Huang Du
      • 1999 PI LI / THE IDEAL STANDARD
      • 1998 Harald Szeemann/ CCAA Comment for Yang mian
    • 中 文 >
      • 2011 吕澎 / 视觉的标准与观念——杨冕的艺术
      • 2011皮力 / CMYK 色点与图像:关于杨冕新作三个关键词的笔记
      • 2011 鲁明军 / “CMYK”:“元图像”实验 与视觉考古
      • 2011 林似竹 / 杨冕揭示我们时代的本质
      • 2011 殷嫣与杨冕的对话
      • 2007 皮力 / 从经典到标准
      • 2007 郑乃铭 回荡在历史与现实的新疏离现象—读杨冕的艺术
      • 2006 李旭 / 标准之谜
      • 2006 皮力/ “标准”背后
      • 2006 与中国当代社会同步的有“标准”的审美 ------杨冕访谈录
      • 2004 孙哲/如果你能理解蒙娜丽莎在笑什么,那我就能知道她们在想什么?
      • 2004 黄燎原/给个理由先
      • 2003 黄 笃 / 城市与制造的“标准” —读杨冕的作品
      • 2002 致房地产商和建筑师 杨 冕
      • 1999 皮 力 / 美好标准
      • 1998 易 英 / 流行文化与个人话语从杨冕的创作谈起
      • 1998 哈拉德.森曼 / 杨冕的中国当代艺术奖金评语
  • Public project 公共项目
  • publications 出版
    • 国际媒体 Inter national Midia
    • 个人画册 Personal exhibition album
    • 重要公共出版 Important publications
    • Media 媒体
  • Forums and public services 论坛及公共服务
  • 联系 contact

                            回荡在历史与现实的新疏离现象—读杨冕的艺术
                                                                                 文/郑乃铭
                                                                                   2007 
       杨冕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宿醉。
   这都也怪我不好。事先我也没讲好,就突然跑去敲他的门,看他整张脸都揪在一起来开门,狼狼狈狈倒了一杯水搁在桌上,解释了他的宿醉。然后,瘫坐在椅子上,再也无力迸出句话。第二次再看到杨冕,他头脑清晰、讲话顺溜,外表干净无瑕。心理忙不迭感谢了起来,庆幸他不是那种擅长徜徉半醉半醒的极乐主义热衷份子。
       表面上,杨冕的作品是被归类到波普主义范畴里,但我总觉得;杨冕的艺术是更深切在关心都会中;逐渐被稀释化的土地认同关系。
       中国的当代艺术,严格讲,始终是在解决一种内部人文结构化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你很难在其它的民族当中,找到像中国这样;竟然有那么多的人不约而同选择透过艺术表现来爬梳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竟然是拿来说服自己去信服某种社会主义中的变量而不是定数。中国这个民族由于过度庞杂,不同地方的方言,多少都阻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语言所制造出来的隔阂,愈加强化了自身文化的特异性,地理景观与中国农业又各有其趣,使得过去帝王对它的经营与看待也极为不一致。但,中国人向来对所谓一致性颇为自傲,使得不管经历过什么变化,中国的历史,却始终在昭验着一个亘古的事实;那就是你记得的事,再加上你试着要忘记的事。
        以杨冕这个世代的艺术创作者来讲,历史,其实是个远去的足音,依稀、彷佛;却又那么的显得懵懂。因为没有太深沉的历史包袱,又因为改革开放紧紧跟随,资本主义总好比北京难以敌挡的沙尘暴一样,快速、全面地让人充分感受到。我对杨冕的艺术,一直有个好感的地方;也就是在他相当坦然地在自己的作品身上,灌输个人对于时代的真实贴近,而并非是去追逐一般世俗已经变成图腾化的艺术流行符码。这也就是我提到的,你记得的事再加上试着要忘记的事。杨冕既不在他的作品中贩卖记忆,他同时也不会刻意去制造伤痕。历史给了他什么记忆,他也还原了那份记忆,但最主要则是他从自己生活环境中,感受到什么给予。
   认识杨冕的艺术,其实也应该先对他的迁徙有个基础了解。本质上,杨冕和众多从异地到北京来从事创作的人一样,都不是很地道的北京客。可是,北京毕竟是个容纳梦想、追逐梦想最亮点的城市,它允许成功、准许失败,更能够让人在这里迷失。而更重要的是,北京;代表了某种难以言明的权威地位。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迁徙;其实是对土地认同有一种延伸与加长的心理作用。因为,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相对也把那份熟悉移植到另一个土地上。这就好比杨冕的北京居所,他很执着地复制了成都长年给他的生活映像,有植物也有水,那种人对于土地的思念有多深,就会把自己居所的气氛,也变得更能够有线索去追味。而我之所以要提到这所谓迁徙,也就是土地关系,那是因为我个人认为;杨冕的艺术始终扣准在这个精神议题上,但似乎并没有人曾经论及到这一点。首先,我想谈的是杨冕作品中的城市关系,接着才来谈作品中的流行偶像关系。这两个准尖其实都是紧抓住我对杨冕作品里,所埋藏对土地认同的新人文观,而这也是其它同辈艺术家中鲜少涉入的内里。
   城市的关系:出现在杨冕作品中的城市,几乎都只有北京天安门(意味着政治权力)与上海(意味着商业物质的权力),杨冕曾经自己提过,对于这两个城市;他的感觉是一种『权力发语权』、是一种『权力的根源』。从他的眼光来看,这两个地方象征着一份恒续的『标准』与『经典』。但从我的观点来说,我则认为这两个城市对于杨冕或众众多多中国人来说,这两个城市意味人对于某种权威主义的崇仰与迷惘;也意味着中国社会很普遍存在的唯物主义(这点与他的作品中流行偶像关系,有一种很密切衔接关系)现象。长期以来,中国人对于权力核心都有一种渴望积极靠拢想法,但是几个十年下来,中国人也都发现到权力核心的变量太大,这样的变量冲击着人对于现实结构有某种不安全心态与不信任感,摇摆的社会价值严重左右着人对于权威主义迷惘。杨冕在处理这个题旨方面,他让整个画面弥漫着一股景片画般戏剧性格,也就是让画面出现水平视线的前后辉映感,天安门或上海;都在画面遥远的定点上。我比较想提到的一点是,杨冕在处理画面技巧的表达方面,他选择以平涂的方式来处理这结构性环节,平涂在绘画语言传达上,代表着某种心理活动的压抑性格,它更且可望给人一种比较纯粹的观视感。
       我觉得,杨冕的性格倾向于个人保护主义奉守者,他并不是一个外表很擅长融入情境或擅长自我表现的人。他的底性格温厚又不显于急躁,内心极端清楚自己的选择;尤其是在对应人际关系这一环。这样的个性放到作品当中,最能找出个中端倪。平涂的技法,其实还是能够被窥探出艺术家个人的情绪张力,问题是当你留意杨冕的作品时,就会发现杨冕运用相当清淡甚至带有一股若有若无灰蒙色彩来处理城市,如此的表现正好与他处置画面前景的人物作了一种分割与层次拉开作用。杨冕在这个细节传达上,已经把他个人对于城市;也就是这所谓权力核心有着一种不确定性格表露无疑。杨冕擅长思索人在环境自我角色认定问题,对于传统的权威主义他固然无法免俗有着奇想,但他却不让自己停留在一种毫无止尽呆痴状态中。他反而倒过来把个人对于这传统价值赋予一份贴切真实剖白,那就是一种疏离的认同,终算是生活在期间;但心理的距离却早早划分清晰。杨冕在这里,透过城市本身的象征性,既能涉及到政治的意识型态;同样也能触及到社会层级,他彻底摆脱一般艺术家干脆拿政治人物来作为符号渡口的窠臼作风,他逼视这个环境却也能忘却某个片段,心理的天平自有一番分寸。我想,这种很微妙的土地认同,其实是很明显发生在泛多数中国人身上,只是一般艺术家在梳理这个心理情绪,很难去把那里面的暧昧与隐晦刻划得很显影化,但杨冕却能掌握技巧的转达来呈现出心理转折,将个中况味书写得入骨透实。
        流行偶像关系:中国社会卡在现代化进程当中,唯物主义是很普遍的社会议题。这所谓的唯物主义,当然也可以被拿来解释物质主义的消费现象,这里面最能称之为显学则是流行文化大举入侵。杨冕把画面架构在城市剧场氛围底下,再将撷取于各个时间段流行文化偶像单独抽离出来,今年新作中;杨冕甚至也把来自于西洋艺术不同名画象征符号拿出来,这些用意无疑都是想表达生活心理的跨越。杨冕自己说,在他的作品中有着清楚波普主义风格,主要的用意也就是在拉近与观者之间距离,透过画面快速建立一种阅读熟悉感。我比较不愿意将杨冕的艺术放在波普主义来谈,最最顶多他是借用了波普主义的躯壳,但骨子里杨冕则自有一份社会主义写实魂魄在当中,不单单只是在解决浅显的波普主义。
        他说,中国社会对于偶像文化的吸收,有着超乎意料加杂诸多复杂情感在里面,甚至偶像文化都能跃变成生活的导师。他举了例子,新作中出现玛丹娜这个西洋资深流行音乐天后。杨冕说,当玛丹娜高唱《彷若处女》这首曲子的同时,她可能都始料未及这首流行歌曲会给中国社会带来那样大价值冲击。中国社会传统对于处女是有明显壁垒分明,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它根本不存在灰色空间。当玛丹娜把这首歌送到中国来了之后,彻底颠覆传统对于处女价值严格认定取向,不仅可以隐晦是不是处女的问题;更能够装成彷若处女。社会价值受到强大挑战,也同时制造更大中间地带,这无疑是开化人对于自己、对于别人;有着更弹性化、更具议论化的空间。杨冕企图通过流行文化的经典,去强化中国在面对流行信息大量冲击之下,过去的价值在崩离,新建立的价值也面临认定挑战。但是,在这个运用流行图号的过程中,它基本上还是沿袭杨冕在作品中所提到权威主义议题。狭义的权威主义,多数是指在政治的核心人物身上,问题是如果放大这个议题广度,举凡是影响社会层界的人或事,都有可能被归类到这个范围。杨冕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城市,如果肤浅地去拿现代人对流行文化的观感来作为书写,那到底还是很停留在个人化记忆载体中,于是他尝试把文化的定义模糊化(流行文化与精致文化),首先就拉宽表达对象被选择性,权威的刻度一旦能成立;跨越的程度就等于形成。
        取广义的流行文化象征来做为题材,当然是因为这本身所代表的影响性,当杨冕把这样的主体,放在象征传统威权的城市前头,本身就已经充满情绪挑衅意味,杨冕很清楚想传达中国社会一路下来所充斥的矛盾与对立。表面上,城市所代表的权威竟然只是一种背景;一种很容易被超越,尤其被流行主义超越的舞台。这样的情况,何尝不也点出一个全球化课题,传统被拿来认定权威核心的政治或社会领导人,它所代表的权力化语早就被流行主义的象征给攻离,伟人所意味的神话不是不能被取替,它甚至远不及流行文化代表人物对社会的一句喊话!全球化在中国所制造的传奇,随着杨冕在自己作品中所植入的视觉观点,有了一份贴近现实的新思维,同时也点出年轻世代的中国人;对于土地充满着诸多不确定性。
        杨冕在自己的艺术语言中,着基于现实情境,但也能涉入自己对于现阶段社会现实的检省。如果以画面中的天安门来讲,一个是古代;前景的人物则是现代,空间的思维从二度空间因此转变成三度思维,人的价值在这个当中浮沉,社会的体制被放到大舞台来被检讨,艺术家以淡妆的色泽,尝试着诠释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深深又浅浅的忧思。我总觉得,这真的像尽了现代中国社会,在一种懂得自我戒护的基本原则下,观看事物的方式变得浮面化、消费化、疏离化。杨冕很细腻看到这样的社会现象,经由被赋予神话传奇的流行象征来做为阐述,中国的历史的确在这一代年轻人眼中,是记得的事与你试着要忘记的事层层加迭,被模糊化的确实就像画中缓缓在远离的城市场景。可是,人一旦没有办法或不愿意在自己土地上取得认同,那;再深厚的历史又有何用呢?
        杨冕,或许不愿意表达得太露骨。可是,教人读来不跌入其中,也难。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
  • CV 简介
    • 中文简历
  • solo exhibition 个人展览
    • 2020 /Yang Mian Solo/2.6 Million Dots and Western Art history 杨冕个展《二百六十万个点和西方艺术史》
    • 2020 /Yang Mian CMYK 杨冕-“C。M。Y。K”
    • 2016 /CMYK:Paintings by Yang Mian 杨冕的绘画
    • 2016 /Yang Mian 2016 杨冕 2016
    • 2012/ CMYK-Yang Mian Painting 杨 冕 的 绘 画
    • 2008 /Posing YangMian 2007-2008 姿态 2007-2008 >
      • works in exhibition place/展览现场
      • Special Project / 特别项目
    • 2008 / Classical 那些经典
    • 2008 / From Classic to Standard 从标准到经典
    • 2007 / Classical 那些经典
    • 2006/ 2005 Yangmian`s standard. 2005年杨冕眼中的标准
    • 2004 Beauty Standard / 美丽标准
    • 2004 2003 Yang Mian's Standard / 2003年杨冕眼中的标准
    • 2003 Made in Beijing-House Standard / 北京制造-建筑标准
    • 2002 Made in Chengdu/成都制造
    • 2001 I deal Building Standards/理想的建筑“标准”
    • 1999 The Beauty Standard / 美好标准
    • 1998 Yang mian`s solo exhibition / 杨冕个展
  • exhibition 展览
    • Museum exhibition / 美术馆展览
    • Other exhibition / 其他展览
    • Art fair 艺术博览会
  • works 作 品
    • 2010-2019 CMYK Chronology of works 作品年表 >
      • Nine Dragons 九龙图
      • 一千八百万个点Chinese temple view murals in 18 million points -Yang Mian`s works 中的中国寺观壁画 杨冕 作 品
      • M.A.M 金钱/艺术/博物馆
      • Yang Mian’s 2,624,757 CMYK points and Western art history 杨 冕 的2,624,757个CMYK点和 西方艺术史
      • Ma Yuan Ten Thousand Riplets on the Yangzi 马远 水图
      • CMYK-Yuan Zhao Mengfu Autumn Colors on the Que and Hua Mountains(元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局部),Acryli on canvas,320x1400cm,2010,Yang mian Party
    • 2006-2008 Welcome -China cultural revolution Chronology of works 来中国-文化的革命 作品年表
    • 1997-2005 standard 标准系列 >
      • Beauty Standard 美丽“标准”
      • House Standard 建筑“标准”
  • texts 文章
    • English >
      • 2011 Britta Erickson / Yang Mian Exposes an Essential Truth for Our Era
      • 2011 Lu Mingjun/ CMYK: Experiments in Metapictures and Visual Archeology
      • 2007 Pili / From Classic to Standard
      • 2006 Lixu / Secret of Standard  Li Xu
      • 2006 /“the standard” of Chinese esthetics with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Yangmian’s interview
      • 2004 Sunzhe / If you can understand what Mona Lisa is smiling about, then I will know what you are thinking.
      • 2004 Huang Liaoyuan/Give Me A Reason Firstly
      • 2003 Cities and Manufactured “Standards”: Yang Mian’s Work Huang Du
      • 1999 PI LI / THE IDEAL STANDARD
      • 1998 Harald Szeemann/ CCAA Comment for Yang mian
    • 中 文 >
      • 2011 吕澎 / 视觉的标准与观念——杨冕的艺术
      • 2011皮力 / CMYK 色点与图像:关于杨冕新作三个关键词的笔记
      • 2011 鲁明军 / “CMYK”:“元图像”实验 与视觉考古
      • 2011 林似竹 / 杨冕揭示我们时代的本质
      • 2011 殷嫣与杨冕的对话
      • 2007 皮力 / 从经典到标准
      • 2007 郑乃铭 回荡在历史与现实的新疏离现象—读杨冕的艺术
      • 2006 李旭 / 标准之谜
      • 2006 皮力/ “标准”背后
      • 2006 与中国当代社会同步的有“标准”的审美 ------杨冕访谈录
      • 2004 孙哲/如果你能理解蒙娜丽莎在笑什么,那我就能知道她们在想什么?
      • 2004 黄燎原/给个理由先
      • 2003 黄 笃 / 城市与制造的“标准” —读杨冕的作品
      • 2002 致房地产商和建筑师 杨 冕
      • 1999 皮 力 / 美好标准
      • 1998 易 英 / 流行文化与个人话语从杨冕的创作谈起
      • 1998 哈拉德.森曼 / 杨冕的中国当代艺术奖金评语
  • Public project 公共项目
  • publications 出版
    • 国际媒体 Inter national Midia
    • 个人画册 Personal exhibition album
    • 重要公共出版 Important publications
    • Media 媒体
  • Forums and public services 论坛及公共服务
  • 联系 contact